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在疫情期间应注意的问题
日期:2020-02-28 作者:心理健康中心 阅读次数:
 从疫情开始到现在,宅家快要闷出屁来!但老老实实呆在家才是最安全。可宅家很无聊,总是刷各种疫情信息,这让大部分人越来越恐慌、担忧和迷茫,不知道何时是个头。

据一项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在疫情期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66.9%)、 恐惧 (58.2%)和担忧(71.7%) 等情绪。也有平台通过专业测评调查(统计范围为2.10-2.13日)发现,心理健康状态堪忧及欠佳的被访者占25.37%。在负面情绪中,易怒情绪排第一位,其次是恐惧、轻信、疑病、强迫、抑郁。

针对大众出现的情绪问题,根据普通人员易出现的焦虑、恐惧、愤怒、抑郁情绪,筛选出简便易操作的心理技巧就很有必要了,倡议大家行动起来,人人争做心理防疫战士,共同携手打赢这场防疫攻克战!。

焦虑是人们预期将要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等复杂情绪。研究发现,长期焦虑会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生物系统功能,还会增加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习惯,从而诱发心血管、消化道、呼吸道等疾病。
此次疫情来的突然且传染性强,又没有特效药,这让人们很关注并担忧自身健康,害怕被传染隔离。所以,当我们持续感到焦虑或疑病时,可练习心理技巧——深呼吸技术来放松身心。
(1)吸气:缓慢的吸气,并在心里默数“1—2—3—4”,呼吸应均匀有节奏,这样可以使空气充满自己的胸部。
(2)屏气:当将空气吸收到身体时,你需要进行停顿,保持4秒。程度应该以你感到舒适、不憋气为准。
(3)呼气:缓慢的将空气呼出。此时,肩膀、胸,直至隔肌等都感到轻松舒适。
恐惧是人们在遇到危险时,感到没有信心和能力面对而表现出的害怕、不安以及回避或逃跑行为。过度或持久的恐惧会让出现心慌、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心脏受伤、免疫力削弱等情况。

面对可怕的疫情以及谣言,人们会夸大事情的后果,低估自身的力量和信心。我们害怕被感染,疯狂抢口罩和药品,忧虑后续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总是思考这类不好想法和画面,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恐慌。

因此,我们需要练习一些心理技巧来减缓恐慌感,而着陆技术则可让我们把注意力从脑中的不好画面转回到外部世界。
如果你发现自己极度担心或害怕,你可以这样做:首先让自己放松下来,然后观察所处的环境,有什么颜色的物体?或是什么形状的物体?感觉一下双脚跟地面的接触,身体跟椅子的接触;抓握一个物体,感受它给自己带来的触觉、温度。
将注意力带回到当下,聚焦此时此刻。你可以想象一个你深爱的或者深爱你的人的面容,或是让你感到温暖或幸福的回忆;你也可以哼唱你喜欢的歌曲,或者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