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百科 > 正文
何为癔症
日期:2015-01-22 作者: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阅读次数:

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精神病。目前认为 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 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癔症是在各科临床上较为常见 的一类神经症,但近年来发病有所减少。在综合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中,本病也较少见,仅占全部咨询病例的0.3%。

  癔症具有发作性、夸张性和易暗示性的特点,其症状带有明显的情感色彩,甚至给人矫揉造作的印象,可以在暗示或自我暗示下发病,也可在暗示下好 转。如已明确为癔症发作,在场人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指责患者装病。正确做法是,平息紧张气氛,即不否定又不夸大渲染患者的症状,使患者情绪平静下来,使 其相信给予一定刺激后即可好转,随机可刺激或针刺患者合谷、人中、内关等穴位,待其平静后即可缓解。对于出现“老牛大憋气”者,切忌捂住口鼻、屈曲四肢, 以免窒息。癔症性兴奋或躯体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找精神科医生处理。某些人为避免不愉快事件的发生,或为获取赔偿,或为避免服役,或在囚犯中,常出现诈病现 象,其表现有时难与癔症相鉴别。因癔症的夸张、表演色彩,常给人一种装病的感觉。但是诈病者有明确的目的性,症状易受意志的支配,可因时、因人、因地而 异,很少能持续存在,且在公开场合常矫揉造作。
  在集体场合下,例如学校,一人患癔症后,周围人目睹发病情况,由于对疾病不理解,产生恐惧紧张 心理,或者受到迷信或不科学解释的影响,更加重了精神负担。在此情况下,由于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一些人相继症状相同地癔症发作,其中某些人由于精神紧 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或月经期间,更容易引起发作。群体发作的症状与第一个发病者基本相同。
  因为癔病发作之前有明显的精神刺激,加之癔症病 人的病前的特殊的人格特点,如情感强烈而不稳定,易感情用事,情感幼稚,急躁及任性等,有高度的暗示性,其情感和行为极易被别人的言语、行为和态度所影 响,因此,癔病发作时,如果亲属的言语、行为、态度不当,会形成新的不良暗示因素,造成症状加重,给治疗带来困难。因此,癔病发作时,亲属应首先镇静自 若,避免过分关心和过分热情,避免惊慌失措,要正确对待该病的发生。为了改善病人的不愉快情绪,亲属可有意识地转移病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有兴趣的事物或让 病人暂时离开当时环境。


疾病研究


  歇斯底里症的真实及合理性
  早期的医学界认为,“歇斯底里症”是因为子宫异常引起的肢体异常收缩,被认为是妇女疾病。往往用切除这种野蛮的方法来医治。
  之后,弗洛伊德证明了歇斯底里症的真实性及合理性,他指出了歇斯底里症也常常发生在男性身上,并以催眠暗示等方法引发歇斯底里性的麻痹和收缩。
  实际上,“歇斯底里症”这个名称本身就是医学史上耻辱的痕迹。“歇斯底里”(Hysteria)一词的词根“Hesteron”就是子宫,用这个名词来命名精神系统疾病,表明早期医学的无能。
   弗洛伊德从巴黎留学归来后不久,向医学会报告自己在巴黎的学习成果,但当时医学界权威竟然宣称弗洛伊德的报告是“无法令人置信的”。当弗洛伊德谈到一位 男性歇斯底里症时,一位老外科医生跳起来大叫:“老天!亲爱的弗洛伊德先生,你怎么会讲这些无聊的话呢?Hysteron的意思是子宫,一个大男人怎么会 Hysterical(患歇斯底里症)呢?”
  弗洛伊德在报告结束后与布洛伊尔合著《歇斯底里研究》,开启了精神分析学的大门。

疾病分类

  癔症的分型是什么癔症多见于女性,有明显的癔症性格特征,发病多与心因有关,既往有类似发病史。癔症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多样,可类似多种疾病的 症状,几乎占据了医学临床各科的所有疾病的症状表现。将癔症的临床表现分为两个类型:一类为分离症状: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另一类为转换症状:主要表现为 躯体的功能障碍,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下面是癔症的具体分型,按症状的性质和形式分为:


  癔症分型之一、分离型:以精神症状为主
  ①有情感暴发,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打滚、喊叫等。情绪转变迅速,常伴有戏剧样表情动作。
  ②意识范围缩小,朦胧状态,精神活动局限于引起发病的不愉快体验上,感知迟钝,定向不完整,持续时间短,事后大多不能回忆。
  ③昏睡状态,患者终日闭目卧床不动,呼之不醒,双眼紧闭,检查时可见眼球回避,瞳孔不缩小。其它可表现为遗忘症、交替人格、Ganser综合征、童样痴呆等精神症状


  癔症分型之二、转换型:主要表现为躯体的功能障碍
  可发现运动、感觉、反射及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但详细检查却未发现相应器质 基础,也不符合神经解剖的生理特点。常见表现有痉挛发作、肢体震颤、瘫痪、起立不能和步行不能、不言症和失音症、感觉过敏、感觉减弱或消失,癔病球及特殊 感管障碍,如癔症性耳聋、失明和癔病性呕吐、呃逆,过度换气等植物神经机能障碍。
编辑本段
发病原因

  精神因素,特别是精神紧张、恐惧是引发癔症的重要因素。这在战斗中发生的急性癔症性反应特别明显。
  而童年期的创伤性经历,如遭受精 神虐待,躯体或性的摧残,则是成年后发生转换性和分离性癔症的重要原因之一。精神因素是否引起病症,或引发何种类型癔症与患者的生理心理素质有关。情绪不 稳定、易接受暗示、常自我催眠、文化水平低、迷信观念重、青春期或更年期的女性,较一般人更易发生癔症。


  具有情感反应强烈、表情夸张,寻求别人经常注意和自我中心等表演怪人格特征的人在受到挫折、出现心理冲突或接受暗示后容易产生癔症。这类性格的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感转移为另一种情感,他们对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整个精神活动均 易受情感的影响而趋向极端。如对某人有好感时,觉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当遇到一点小事时就立刻认为这人一无是处,是最大的恶棍。这就是癔 症者的“情感逻辑”。其判断推理完全从当时的情感出发,情感有了变化,其判断推理也随之改变。
  (2)暗示性强: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暗示影响,尤其是当他对某人印象良好时,则该人的意见都会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来。他们的自我暗示也很强烈,以致各种身体不适感可作为自我暗示的基础。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们好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乐于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他们富于生动的幻想,特别是当情感反应强烈时,想象和现实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时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象还是事实,因而造成他在说谎的印象。
  但这类人格特征并非发生癔症的必要条件。有一些不属于这类人格的人在强烈的精神因素影响下,同样可以发生癔症反应。
  癔症的遗传学研究结果颇不一致,有的研究认为癔症存在遗传因素影响,而有的研究结果又认为遗传的影响甚小,有人认为是一种多因素遗传形式。
   癔症多发病于16~30岁之间,女多于男。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惊恐,被侮辱,委屈,不如意以及亲人的远离等较强烈的精神创伤,往 往是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至于以后的发病,不一定都有很强烈的精神因素。也可能由于与精神创伤有联系的事件,或在与第一次起病相类似的情景下产生联想而 突然发病。
  有些患者可因躯体因素,如疼痛,发热,不适,劳累等,引起精神紧张和恐惧或精神不愉快而发病。
  暗示有致病作用。具有特殊意义的谈话、表情和传说,以及看见其他患者发病均可成为病因,即通过自身体验和联想、产生疑虑,深信自己会发病而发病,这是自我暗示的作用。患者易受暗示,是癔症性格所致。

临床表现

多发人群
  本病的病人在病前常已有情感丰富,富于幻想,善于模仿,易受暗示,自我中心等人格特点。这类人常在某些心理一社会因素的刺激下 或暗示下,突然出现短暂性精神异常或运动、感觉、植物神经、内脏方面的紊乱。这些症状可由暗示而产生,亦可通过暗示而使之消失。本病的发病年龄多数在 16~30岁之间,女性远多见于男性。
  病态人格者易发此病
  高度情感性
  平时情绪偏向幼稚、易波动、任性、急躁易怒、敏感多疑,常因微小锁事而发脾气或哭泣。情感反应过分强烈,易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往往带有夸张和戏剧性色彩,对人对事也易感情用事。
  高度暗示性
  指患者很轻易的接受周围人的言语、行动、态度等影响,并产生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暗示;当时自身的某些感觉不适产生某种相应的联想和反应时称自我暗示。暗示性取决于病人的情感倾向,如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具有情感倾向性,则易受暗示。
  高度自我显示性
  具有自我中心倾向,往往过分夸耀和显示自己,喜欢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病后主要表现为夸大症状,祈求同情。
  丰富幻想性
  富于幻想,其幻想内容生动,在强烈情感影响下易把现实与幻想相互混淆,给人以说谎的印象。
疾病症状
   癔症的表现可谓多种多样,既可有运动、感觉等障碍的类似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又可有各种内脏病变的类似各科疾病的症状,也可有短期发作的精神症状(变态 心理症状)。可以说癔症的表现可以模仿临床各科的任何疾病的表现,因此极易误诊。已有许多最初诊断是癔症,而实际上是躯体疾病,因而拖延了治疗的教训。所 以癔症在临床上要作出正确的判断,难度是较大的,特别对于临床经验缺乏者来讲,不要轻易下癔症的诊断。
  但癔症的第一次发作,绝大多数是在一定 的精神刺激下发病的,以后遇见类似的刺激,或在病人回想起这种刺激的情况下,也可以促使癔症再发。此外,癔症所出现的各种表现,不论是感觉障碍、运动障 碍、内脏病变等,其临床症状常是多变的,易通过暗示而改变病变表现的程度、范围,而且这些病变表现常不符合人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或疾病的固有规律,而这些 对于正确判断癔症是很有帮助的。
  癔症的精神症状亦可多种多样,但其症状呈现尽情发泄和表演的特点,使人印象很深,有的亦可出现许多幼稚性动作、行为,甚或离家出走,到处游荡等。
  躯体症状表现
  可呈现出类似各种神经系统或内脏器官疾病的临床表现,但缺乏器质性疾病的阳性体征,症状表现为器官的功能过度兴奋或脱失的结果。常见的躯体症状有:
  1、感觉障碍   
1)感觉脱失:各种浅感觉减退和消失,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全身型,半侧型,截瘫型,手套或袜套型等,以半侧型多见,麻木区与正常侧界限明确,或沿中线或不规则分布,均不能以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规律来解释。
  2)感觉过敏:如皮肤痛觉过敏、身体某局部剧烈且持续性疼痛,若发生在腹部则易误为急腹症,甚至旋以不必要的手术。
  3)特殊感官功能障碍:有暴发性耳聋、视野缩小(管型视野,又称管窥)、弱视或失明,嗅觉和味觉障碍等。
  2、运动障碍  
1) 痉挛发作:发作时徐缓倒地,痉挛发作无规律性,或为四肢挺直,不能被动屈曲,或呈角弓反张状,或作挣扎乱动,双手抓胸,揪头发、扯衣服、翻滚、喊叫等富有 情感色彩的表现。发作中面色潮红、双目紧闭、眼球游动、瞳孔正常,对光反应存在。一般无咬破舌头或其他外伤及尿失禁,同时也查不到病理反射。发作时间持续 数十分钟。一般意识不完全丧失,发作后能部份回忆。
  2)震颤:范围可及头、舌、肢体、腹壁等,为阵发性粗大不规则抖动,分散注意时减轻。
  3)行立不能:卧位时双下肢活动正常,肌力良好,但不能站立,寸步难行。
  4)瘫痪:可为截瘫、偏瘫、一(或二、三、四)个肢体瘫痪。其肌张力正常、减低或增强,被动运动时常有抵抗,无肌萎缩,腱反射存在,无病理反射和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
  5)失音和不言症:失音者说话时声低如耳语。不言者坚持缄默不语,但笔谈能力完好。若合并有耳聋时称癔病症性聋哑症。
  3、反射障碍。
  腱反射正常、活跃或减弱,偶有咽反射消失。
  4、内脏功能障碍  
1)呕吐:多为顽固性呕吐,食后即吐,吐前无恶心,吐后仍可进食,虽长期呕吐,并不引起营养不良。消化道检查无相应的阳性发现。
  2)呃逆:呃逆发作顽固、频繁、声音响亮,在别人注意时尤为明显,无人时则减轻。
  3)过度换气:呈喘息样呼吸,虽然发作频繁而强烈,但无紫绀与缺氧征象。
  4)其他:癔病症球、多饮多尿、鼓肠等。
  精神症状表现
  (1)朦胧状态:
   突然出现意识范围缩小,与外界能作部份接触和对答,说话内容简单,常反映与病因有关的内心体验。有时出现双重人格或鬼神附体,可有明显生动的幻视、幻 觉,情感丰富而逼真。持续半小时至1~2小时,叹口气后突然清醒,对发作中经历仅能部分回忆或完全不能回忆。癔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2)木僵状态:
  突然起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双上肢屈肘握拳,双下肢伸直,被动运动时有抵抗,腱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双目紧闭,被动翻天眼球时上转或游动,瞳孔正常,对光反应存在。可伴有阵发性摒气,心律与血压正常。可持续数小时。
  (3)情感爆发:
  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表现为哭笑、喊叫、吵闹、愤怒、言语增多等,常以唱小调方式表达内心体验。情感反应迅速,破涕为笑并伴有戏剧性表情动作。发作持续时间常受周围有言语和态度的影响。发作时有轻度意识模糊,发作后能部分回忆。
  (4)精神性遗忘症:
  以对引起精神创伤事件的局限性遗忘较多见,对即往经历和全部遗忘见于战时癔病症。
  (5)神游症:
  患者突然离家外出漫游,历时数日,清醒后对其过程不能回忆。

上一篇:敏感多疑的表现

下一篇:何为焦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