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如何调整心理困惑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大学与中学的不同,是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学习方面大学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会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的佼佼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掌握不好,昔日优势不复存在,容易产生失落感。
2.环境方面大学校园比中学校园面积大,楼群林立,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适应能力不强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在农村生活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
3.人际交往中学人际关系要简单些,大学里交往广泛,同居室的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城乡背景、不同的方言和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常以自我为中心、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不合群,孤独寂寞。
4.恋爱方面对爱情,大学里找不到关于恋爱的明文规定。看到高年级学生一对对、情意缠绵地走在一起,有些刚入学的大学生为寻求安慰、摆脱空虚和寂寞,开始寻找异性。由于年轻、把握不当,易形成失恋、暗恋等现象,严重时影响生活学习。
(二)人格缺陷偏执、强迫、自负、多疑等不良人格,易产生心理问题。
(三)家长意志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认为学习是主要的、也是惟一的目的,想方设法阻止孩子的一切业余爱好。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受家长压抑的学生, 除学习外,无一技之长,会很自卑。有的家长强迫孩子上不喜欢的学校或专业,以至上学后对大学没感情,对学习没兴趣,甚至有的想退学。
新生心理调整
1.大学生入学后,可通过学校的报告会、座谈会等活动,增加了解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做好思想准备。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多参加有益的、健康的集体活动,增加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创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团结友爱,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消除陌生、隔阂。
3.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人物报告会、党课等多种途径陶冶自己的情操。
4.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挫折,这与抱负高低相关。如果自我抱负水平过高,失败就愈多,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如:一门功课两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 个人原定目标为90分,便有可能产生挫折感;而另一个人原定目标为70分,便没有挫折感。因此,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可实现性,多定 一些近期目标,少定长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