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省级文明校园创建 > 1.思想道德建设 > 正文 1.思想道德建设

1.7.5 青年追“锋”,永不停歇 ——学院团员青年学雷锋进行时

发布人:  更新时间 :2023-05-16  浏览次数:

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学院关于“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的实践要求,在学院党委领导下、院团委指导下,学院各级团组织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多元化活动,有效引领海院青年全面领会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以实打实的行动践行雷锋精神,进一步推动我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坚持思想引领 呈现志愿服务新常态

院团委通过组织学院300个基层团支部开展“学雷锋精神,展志愿风采”主题团日活动、“青春志愿汇”主题座谈活动、植树节等活动,组织青马学员进支部开展雷锋精神宣讲活动75次,辐射学生3100余人;信息工程系组织团员青年到龙山革命根据地、郭永怀故居和郭永怀事迹陈列馆去参观和了解不同时代的“雷锋精神”;食品与药品系组织开展“以雷锋为指引 用春风来呵护”百草园松土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各级团组织通过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学生勇担青年使命,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将学习雷锋精神升华为人民服务、关心社会的巨大力量,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投身到新征程中,为祖国贡献强大的青春力量。

加强组织统筹 激发志愿服务新动能

“荣成很美!海院的志愿者很美!”众多荣马参赛选手对城市和海院志愿者发出由衷的赞美。向东向海向荣成。4月30日上午,2023荣成滨海马拉松赛在荣成市体育中心鸣枪起跑,学院1883名青年志愿者分布在起终点、全程各补给站、直播辅助、赛程计时、礼仪接待等赛事沿线岗位上,他们用精益求精的服务态度,热情专业的服务水准,为参赛选手提供超过16900小时的赛事服务,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也得到了大赛组委会一致好评,他们的身影也成为了“荣马”别样的风景!

据悉,学院已连续四年参加荣成滨海马拉松志愿者服务工作,累计派出志愿者4400余人,其中3000余人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2017、2018、2019年均获荣成马拉松赛贡献奖和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青年志愿者已成为“荣马”赛道的最美名片。此项志愿服务工作也成为团结联系广大青年,动员组织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进步的有效载体,成为新形势下学院共青团工作的新着力点。

丰富平台载体 提升志愿服务新高度

“百万大学生进社区”行动是我院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校地团组织结对共建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学院共派出75个团支部,13支志愿服务小队,1100余人参与到社区实践计划中,它将校内学生与社区居民以温暖的志愿服务行动紧密相连,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向四方。为落实“党建带团建”专项工作,院团委联合机关三支部开展党员团员走访“暖心食堂”活动,对社区内的退伍老兵、留守老人儿童开展走访慰问等活动;在崂山街道崂山屯村,机电工程系“蓝海环保志愿服务队”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尊老为德,敬老为善,安全用电”主题的活动,为社区老人宣讲安全用电知识,谨防触电、电器着火等安全隐患,在专业领域内为社区居民维修家电,维护保养电脑硬件设施,免费理发、拍摄证件照片等活动;在中埠社区,电子商务系志愿服务团队结合社区和居民需求,围绕科普宣传、文化宣讲、文艺展演、法律咨询、生态环保、定向帮扶等内容,进入社区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在古塔村社区,经济管理系海韵传统文化宣讲团邀请荣成市文化馆布艺传承人马向红老师开展非遗手工制作活动,带广大居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青年追“锋”,永不停歇。雷锋精神历久弥新,雷锋形象深入人心,激励着代代人的成长。下一步,学院团委将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不断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品牌化、经常化,持续引领和号召广大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投身社区服务、助老助残、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行动,用青春的笔触,描绘着新时代的雷锋精神,让海院青年学雷锋争做新时代好青年的脚步永不停歇,为不断推动学院志愿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版权所有: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地址:山东省荣成市海湾南路1000号  邮编:264300  电话:0631-7697508  备案号:鲁ICP备14030829号-1

邮箱:whhyzyxyxcb@163.com(宣传部)  whhyzyxytzb@163.com(统战部)  威海信息港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