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
2016年工作要点
2016年,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职业教育工作各方面各环节,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4〕19号文件进一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5〕17号)等政策文件为主线,继续推动工作方式转变,努力打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政策落实攻坚战。
一、狠抓政策规定贯彻落实
1.完善政府立项督查机制。配合省政府督查室,完善职业教育重要事项政府立项督查机制,每季度调度一次工作进展,每半年提交一次政策落实情况绩效报告,适时开展实地督查,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按时完成鲁政办字〔2013〕126号、鲁政发〔2015〕17号文件规定的年度工作任务。
2.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配合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完善对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发展职业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估机制,将督导范围由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涵盖高等职业教育,推动地方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教育。
3.继续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办好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教育活动周,进一步向全社会展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继续联合新华社山东频道、大众网办好现代职业教育专题网站,充分发挥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教育报的作用,宣传职业教育先进典型。
二、继续拓宽人才成长路径
4.配合完善春季考试招生制度。配合完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春季考试招生制度,继续改进专业技能考试,增加技术技能含量。稳步增加春季高考本、专科招生计划。制定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指导意见。
5.健全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完善职业院校与本科高校“3+4”“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模式,更加注重专业选择的适当性及与区域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增加40个左右试点专业。配合做好首批试点专业学生的转段工作。稳定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合作培养试点。
6.建立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从2016年入学新生起,分步实施“文化素质+专业技能”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对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科学评价。
三、深化专业及课程改革
7.完善专业设置机制。将省级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推进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重要载体,完善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和信息发布制度。推进品牌专业建设计划,完成首批中职品牌专业、高职品牌专业群验收和第二批中职品牌专业中期检查,立项建设第三批中职品牌专业、第二批高职品牌专业群。
8.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完善中职和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开发完成首批44个三年制高职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启动开发第二批45个左右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支持制定40个左右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执行情况检查。启动建设600门左右省级职业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建立职业教育教改项目跟踪管理机制。加快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和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启动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工作。
9.完善职业院校各类竞赛制度。组织好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文明风采”大赛并组团参加全国大赛,建立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制度,继续组织职业院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完善“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机制。
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10.完善政策措施。启动校企合作推进办法研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推动落实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推动市、县(市、区)政府设立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完善校企对话制度,支持学校与知名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
11.支持开展系列试点。认定20所左右省级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校和企业。遴选40个左右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认定一批职教集团,开展多元主体多种模式组建职教集团试点。跟踪研究职业院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五、改革管理与评价制度
12.推进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完善职业院校规范管理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推动学校按照《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要求,进一步提升招生、学籍、课程、教学、教师、质量等方面管理水平。完善职业院校治理结构,配合有关处室,推动中职学校制定章程,高职院校完成章程建设任务。
13.建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制度。制定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推动建立常态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证机制,组织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及15所学校的评估回访工作。发布职业教育发展与质量年度报告和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年度报告。
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4.建设高水平职业院校。继续推进第一、二、三批省规范化项目学校建设。启动省级示范性、优质特色中职学校建设。完成第二批省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验收工作。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启动山东省优质高职院校培育工程。
15.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中职学校启动建设20个具有教育、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在高职院校启动建设20个左右具有教学、科研、开发、生产和培训等多种功能、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训基地。
16.配合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计划。配合落实我省职业院校教职工编制、招聘、兼职教师、职称评价等政策。继续实施“能工巧匠”进职校计划,评选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启动青年技能名师建设计划,遴选认定“墨子杯”职教名家。
17.配合完善经费投入机制。配合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拨款标准,推动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生均拨款标准2016年达到1.1万元。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地方政府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绩效评价、审计公告、预决算公开制度,落实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和地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