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学院的工作安排,4月23日,经济管理系组织全体教职工集中收看了 “职教优秀教学成果大讲堂”视频。我系教职工收看了《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和《以培养现代“和谐职业人”为目标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两个教学成果。《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针对目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入手,提出了有效解决办法,实施效果显著。《以培养现代“和谐职业人”为目标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实践》则注重对高职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大家观看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艺术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到文化部门从事艺术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二、培养手段的多样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而且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施教育的参与对象上,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师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向化,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教学过程。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迅速、高效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大家一致认为,通过对全国职教优秀成果大讲堂的实时观看、集中学习,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对经管系深化教学建设与改革注入新鲜血液,对职业教育提高综合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我系将借此,将这一优势资源利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助经管系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