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本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预防在体育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伤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原则,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并不断提高学校处置学生安全事故的能力和水平,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因个人原因或保护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轻则挫伤、擦伤、关节损伤、肌肉抽筋、拉伤,重则造成骨折、呼吸紊乱、严重休克甚至丧失生命。伤害事故一般发生在球类活动、田径运动和体操等运动项目中。在体育活动中有效的预防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有效应急处置学校内可能发生的体育课及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确保事故处理工作高效、有序的进行,最大限度的减轻事故造成的损失,减小舆情,切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
二、领导小组
组 长:秦道炬
副组长:刘昌状、龙连尚
组 员:体育教师
三、预防措施
1、在每一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对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方面的安全教育,阐明各项体育活动中所存在的危险性和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对所教班级的所有学生进行体质健康调查,对于有严重疾病而不能参加剧烈活动的学生进行排查,并确保其不参加剧烈的体育竞赛活动。
2、体育教师要严格按照体育课课堂常规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向学生讲清各种注意事项,做到每节课都确认学生的身体情况,是否适合剧烈运动。同时,严格按照要求上课,杜绝上体育课的随意性,严禁上课脱岗。
3、在实践课当中,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后实施新的活动项目,并教育学生严格遵守体育课课堂纪律,严格按教师所要求的练习方法进行练习活动。在教授体操、球类等有器械性活动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关的保护帮助和安全防范措施,并提前对场地、器材的安全进行检查。避免教学事故的发生,安全要求和防范措施应按要求在预案中体现出来。
4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课堂行为规范,教师要观察学生的动态,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组织教学要得当,内容合适,练习强度科学合理,按规定学生体操、长跑等课程项目必须事先做好防护工作。
高温严寒天气,要因地制宜,或安排到合适场地进行练习,以防学生生病。
四、应急处理流程

思政基础部
201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