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七届威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评选结果揭晓,我院孙见等二位老师成果获得二等奖,谭银朝等五位老师的成果获得三等奖。

孙见老师的《2023年中国多个养狐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聚集性疫情研究》研究成果,聚焦威海毛皮动物养殖产业安全和公共卫生防疫,首次证实SFTSV可跨物种感染毛皮动物(狐狸、水貂)并引发致死性疾病,不仅填补了SFTSV宿主范围的科学空白,更为解析该地区SFTSV传播的完整循环机制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对完善人兽共患病防控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王珊珊、侯仕营老师的《〈水产行业职业技能实操教程〉的创新与应用实践》研究成果,立足威海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开发系列数字资源,在高校技能人才培养、国家省市渔业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技能兴威”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鉴定、渔技人员培训等广泛应用,提升水产行业人员技能操作水平,为地方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威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旨在鼓励学术创新与学术成果的实际应用,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成才。此次获奖成果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展现了学院在科研方面的多元化发展。一直以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通过搭建科研平台、组织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大力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创新活力。未来,学院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科研水平,为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