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 年暑假期间,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汪健工作室团队师生共10人赴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紧扣“思想引领、服务民生、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主题,在红色沃土上播撒理想种子,在乡村一线践行青春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情怀。

一、思想引领铸魂 文明实践润心
叩官镇作为五莲县著名的红色文化重镇,曾是抗战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无数英雄儿女在此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奋斗足迹。活动首日,志愿者们在五莲县叩官镇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人刘剑同志的带领下,走进叩官镇红色教育基地。刘剑同志在 “英雄事迹墙”前,现场讲授《从抗战精神看新时代青年使命》为主题的微党课,师生们认真聆听学习,深切感悟 “不畏强敌、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在“军民同心抗日”主题展区,学生触摸弹痕累累的支前小推车,聆听大槐树村党支部书记王明波同志讲述五莲县革命先辈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故事,重温了峥嵘岁月,厚植了家国情怀。


“通过实地学习,我真正理解红色基因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力量。” 参与活动的学生志愿者田蕾感慨道。随后,志愿者们在叩官镇人民政府办公室费航同志的带领下重温入团誓词,以青春名义宣誓传承革命精神。随后,志愿者们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重点开展了环境整治与环保宣传行动。他们携带清洁工具,对叩官镇主干道、文化广场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扫。针对农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的问题,结合当地常见的生活垃圾类型,现场演示 “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的分类方法。


此次活动将红色教育与文明实践相结合,既筑牢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根基,也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注入了新活力。
二、关怀温暖童心 守护传递温情

“孩子们的笑脸是最动人的风景,老人们的笑容是最珍贵的认可。” 这是志愿者们在服务过程中最深的感悟。活动第二天至第三天,团队分别聚焦孤寡老人与留守儿童两类群体,开展了针对性的关爱服务。
在叩官镇敬老院,志愿者们的到来让平日里安静的院子变得热闹起来。他们为老人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随后分工协作:有的为老人铺床叠被、讲解健康养生知识;有的拿起抹布、扫帚,细致地打扫房间、擦拭门窗;有的坐在老人身边,耐心倾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陪行动不便的老人散步晒太阳。当志愿者们表演《太极扇》、演唱歌曲《夕阳红》、《明天会更好》、《红梅赞》、《谁不说俺家乡好》时,85岁的刘爷爷不禁跟着哼唱,眼角泛起泪花:“你们就像我的孙辈一样,真暖心啊!”。




志愿者们独创“五个一”敬老行动:打扫一次房间、整理一次老照片、学用一次智能手机、共唱一首老歌、完成一个微心愿,用青春之光对生命长河致以温暖的致意,他们服务的身影,不仅拂去了老人生活中的微尘,更在躬身实践中擦亮了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在大槐树村,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开设了 “阳光心灵课堂”。考虑到乡村儿童普遍存在的亲情陪伴缺失问题,志愿者通过 “情绪猜猜卡”、“手工制作小动物”、“绘画讲故事” 等游戏化方式,引导孩子们表达内心感受,疏解成长烦恼。“我画了爸爸妈妈打工的城市,希望他们早点回家。”9岁的小宇在画作旁写下心愿,志愿者轻轻拍着他的肩膀说:“你的思念他们一定能感受到,我们也会常来看你。” 同时,针对夏季溺水事故高发的特点,志愿者们通过情景模拟、急救演示等方式,为孩子们普及防溺水知识,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护网。




文体活动同样精彩纷呈,跳绳比赛、篮球拍球比赛、羽毛球对抗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非遗折纸、树叶粘贴画、动物面具制作则让传统文化在指尖绽放。从银发关怀到童心守护,志愿者们用真诚与善意搭建起情感桥梁,让温暖渗透到乡村的每个角落。
三、科技点亮梦想 学习助力成长
“土豆居然能发电?水火箭真的能飞上天吗?” 在活动现场,孩子们围着志愿者们的 “科学实验角” 叽叽喳喳,眼中充满好奇与期待。

为激发乡村儿童的科学探索兴趣,志愿者们发挥专业优势,带来了一系列趣味科普活动。在“土豆发电” 实验中,志愿者们用导线将土豆与电极、小灯泡连接,当孩子们看到灯泡神奇亮起时,欢呼声此起彼伏。“这是利用土豆中的电解质与金属电极产生化学反应发电,就像一个简易电池。” 志愿者张建泽边操作边讲解,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揭开科学原理。



而 “水火箭” 制作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用饮料瓶、打气筒等材料组装 “火箭”,当充满气压的 “火箭” 呼啸着冲上天空,现场爆发出阵阵掌声。



除了科技体验,学业辅导也是此次活动的重要内容。志愿者们根据孩子们的年级分组,针对暑假作业中的难点问题进行耐心讲解,并组织 “读书交流会”,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姐姐教我用思维导图记单词,比死记硬背好太多了!” 五年级的小林展示着自己的笔记,脸上满是成就感。志愿者们还带来了科普绘本等书籍,引导孩子们养成 “爱读书、读好书” 的习惯。




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课本知识到趣味实践,志愿者们用创新方式点燃了乡村孩子的求知欲,为他们打开瞭望向更广阔世界的窗口。
四、电商赋能乡村 文化传承添彩
活动第四天,学院的汪健、王菲两位老师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为村民们带来了一场 “接地气” 的电商创业指导课。“咱们村的丰水梨品质好,但销路一直是难题,今天终于知道在电商渠道怎样更好卖了!” 在大槐树村电商培训现场,村民们围着授课老师积极提问,笔记本上记满了知识点。


培训中,汪健老师围绕 “农产品电商运营技巧” 展开讲解,从如何拍摄产品图片、撰写带货文案,到直播平台规则、客户沟通技巧、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内容细致实用。王菲老师则重点对村民指导农产品包装、物流设计、仓储配送等流程,现场演示包装技巧,并针对丰水梨、樱桃等当地特产,设计了 “包装升级+故事营销” 的推广方案。“原来电商不是随便说说,灯光、角度、话术都有讲究,以前总觉得电商是年轻人的事,听完课才发现,只要认真学,咱农民也能干起来!” 村民李大哥听完培训后,信心满满地说。电商培训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动力”,助力优质农产品触网出山,绘就了乡村发展的新图景。



“这次活动让我明白,青年的成长从来不是在温室里,而是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 带队教师汪健表示,未来系部将继续深化 “实践育人” 模式,组织更多师生走进乡村、扎根基层,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能力,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三下乡”活动虽短,却在叩官镇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青春印记。威海海洋职业学院的师生们用脚步丈量乡土,用爱心服务群众,用专业赋能发展,在服务社会中坚定理想信念,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奋进篇章。